荡秋千|秋分过后,阴气越来越重,5个必备的养生知识,一定用得上……

123456789

说起秋分,如《孝经纬》所载:“(白露)后十五日,斗指酉,为秋分,秋为阴中,阴阳适中,故昼长夜短亦均焉。”可见秋分之“分”,即昼夜、寒暑、阴阳平分的意思。X0q

X0q

故而自秋分以后,天气向凉的感受便会愈加明显,而从理论上来说,秋分的开始,正意味着深秋季节的正式到来。且在天地间这轮新的阳消阴长的大背景下,自然间的肃杀之风和凋零之意便会日趋加重。X0q

X0q

为此《遵生八笺》告诫我们道:“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肺,冬为苓泄,奉藏者少。”也就是说,在秋分后的环境中,如果我们不能贯彻“养收”的大道,而取“纵敛”的小路,那么不仅肺脏将因“燥”而伤,同时到了冬季身体还会更容易消耗自己的脏腑之气,并更难“奉藏”起所需的能量。X0q

X0q

因此这秋分后的下半场秋季身体保养得如何,正同我们冬季的状态息息相关,而在当下这个阴重阳减的仲暮之秋,这5个必备的养生小知识,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多加留心。X0q

第一:秋分后,宜收不宜散

自古言:“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。”其中秋收不单指秋季收获果实与谷物,同时它也在告诫秋时的人们,应当“收敛”起来;关于这点《金匮要略》中亦有佐证:“秋三月,六气十八候,皆正收敛之令,当敛身收心,勿为发扬驰逞。”X0q

X0q

这里的“收敛之令”具体到生活上,主要有三忌,一忌是过度运动,使身体大汗淋漓,致使身体“泄”大于“敛”;二则是感情过于大开大合,表现为大哭大悲或是大笑大喜,这感情粘合力过大,亦会致使身体“泄”大于“敛”;三忌则是内心过于纠葛,总是处于忧虑、恐惧、烦闷等状态中,这些状态本质上都是“内耗”的一种,因此也会加重身体“泄”的速度。X0q

X0q

且在这三忌之中,“思”最伤脾而“忧”最害肺,其中秋要养肺的道理大家都知道,而之所以要保脾,主要是因为待冬季到来之时,若没有健康的脾胃,那自然就无法通过饮食来保养身体,所以说养肺是为了当下,而保脾则是为了冬季的滋补做好准备。X0q

X0q

第二:秋气清,多转身体轻

秋分时节的养生操,主要重在“掩耳”和“侧倾”两个动作,而这两个动作不仅可以有效伸展两侧胁肋和脊柱,同时还可以缓解平日里腰椎、肩周及腰背处的酸麻,并起到调达肝胆和益气养肺的健效。X0q

第一式:盘坐伸臂手掩耳X0q

X0q

第二式:展肘扩胸头左转X0q

X0q

第三式:伸胁侧身正脊柱X0q

X0q

第四式:拨耳沉肘舒腕指X0q

X0q

第三:秋冻时,头凉脚暖肚不满

自古逢秋之后,天气会有一个迅速的转凉之时,而在这段天气凉而未寒之际,正是一个开始秋冻的好机会,关于秋冻《云笈七签》中说:“秋宜冻足冻脑,卧以头向西,有所利益。”也就是说,人在秋季最好不要像冬季那般裹得太过严实,这点在民谚“(秋时)头凉脚暖,肚不满。”这句话中也能窥知一二。X0q

X0q

其中之所以要“头凉”,是因为秋时露头,可以让头先感知到自然即将变暖的趋势,而这种提前感知,正是在给后续冬季的严寒打下了一记预防寒症上头的“预防针”。X0q

987654321

You may also like...